場景1: 剴剴在2022年2月出生,父親失蹤、生母犯罪被判入監服刑,母親原有找私人保母照顧剴剴,但因為資格不符被拒;後又因外婆無法負擔保母費用,轉社會局交由社福機構安排保母照顧,2023年9月起剴剴被委托該劉姓保母姐妹照顧。
2023年12月24日凌晨,剴剴因呼吸困難被送醫,急救無效。全身有多處不正常傷勢,緊急搶救後仍宣告不治。鑑定人呂立醫師在鑑定時明確說:「剴剴全身共有42處傷勢是虐待造成的。」
剴剴在劉彩萱保母家短短114天內,遍體鱗傷,最終送醫前不幸死亡。檢警調查認定劉姓姊妹倆涉有重嫌,依涉犯虐童致死罪聲押獲准。全案預計在2025/5/13宣判,而在判決前,民間也先發起遊行,將在5/10上凱道訴求終結兒虐。台大兒醫呂立:預防下一個悲劇,我們需要雞婆的力量
場景2: 國內首位女法醫尹莘玲替一名6歲女童驗傷,看到脖子上的掐痕,立即通報地檢署,「掐脖子就是要致死,」她堅定地說,「我們一看就知道有問題。」「兒虐驗傷,必須了解各式傷口,」法醫病理科主任尹莘玲逐一介紹,「圓形通常是掐臉,棍棒打就是軌道傷,」還有咬痕、菸蒂燙、綑綁傷、巴掌痕等,光典型兒虐傷就有16種。 眼前的孩子已成冰冷遺體,無論驗傷再仔細,一切都已太遲,「如果生前有人幫他,該有多好,」尹莘玲感嘆,她下定決心走到前端,在孩子還活著時伸出援手。 出處---「為了解剖台上的孩子」 台灣首位女法醫,拚命拯救上百名受虐兒
場景3: 五歲左右的男孩坐在我面前,臉上掛著笑意,要不是學校老師發現他右手臂上有三道傷痕,疑似遭家長責打,一般人很難把他與受虐兒聯想在一起。
由社工的陪同下,男孩前來醫院驗傷。男孩是有點調皮、不太怕生的那種類型,姑且稱他為「陽光男孩」吧。乍看之下,這也許是程度比較輕微的案例,不過,一如大多數的兒虐案件,隱藏在笑臉與衣服下的真相,往往比眼前所見的更為複雜,更加讓人心痛。
男孩笑笑對台大醫師呂立說:「是爸爸打的,可是你不要怪爸爸喔!是因為我不乖,他才會拿『愛的小手』打我。」天真的口吻伴隨著無邪的神態讓人心疼,但在心疼之後等著呂立的,竟是讓人窒息的心痛。 出處---陽光笑臉下是「遍體鱗傷」—聽見受虐兒說不出口的呼救
❤猥褻卻不成案、踹傷孩子仍能任教,幼兒不當對待認定為何難?
❤
托嬰中心爆不當管教,為何家長卻沒有帶孩子離開惡質幼托?
❤
虐童案後小孩找不到新學校?專家提3解方,接住家長轉學的需求
一、收集證據
☀拍照:立即拍下附上比例尺的清楚照片,以正面拍攝,
錄影:接連幾天找人協助,
☀驗傷:至公立醫院驗傷,開立驗傷單,可多天分次驗傷。
錄音:孩子未必第一時間能敘述清楚,多次跟孩子聊聊,
調閱監視器: 事件發生後馬上到警局或110請警方陪同入校調閱監視器,
☀紀錄:製作大事紀錄,包含日期時間、照片、錄影、錄音、
溝通:與園方及老師好好溝通,地點宜避開有孩子在的教室,
和解書:儘量不要在第一時間簽下和解書,
二、提告與通報
☀提告:完成收集證據的後,至警察局提告。若園方刪除監視器,
通報社會局:先打電話至113,
☀至教育局檢舉:寫市政信箱至教育局處舉報學校違規情形,
靖娟基金會「創傷篩檢表」,孩子出現創傷反應時,
❤ 110、113通報家暴後,警方和社工怎麼處理?如何幫助身邊疑似受虐的孩子?
Q1:孩子最近好像怪怪的,經常有傷口,是我太敏感了嗎...? 有一些孩子的受虐事件,是因為家長或照顧者注意到孩子有跟平常不同的行為舉止,進而透過這些蛛絲馬跡,揭露兒虐事件的,所以不用擔心是自己太敏感哦!
Q2:如果我的心中已經產生疑惑,發現孩子怪怪的,可以怎麼做? 1.觀察孩子的反應,靖娟文教基金會曾整理出一份「 心理創傷篩檢表」,是孩子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受傷,或目睹意外事故時,可能會出現的反應。不妨透過觀察及詢問,了解孩子有沒有符合列表中的情形。2.記錄情形:在第一時間,若您發現孩子身上有不明原因的傷口.....(完整全文請見發現孩子疑似受虐怎麼辦?)
Q3:我或教保機構,該依法向誰通報?發生疑似兒虐的事件後,建議儘速告知機構園所進行校安通報,如果機構不願配合通報,您可以自行向所在縣市的主管機關通報。舉例來說,如果您的孩子是由托嬰中心或保母照顧,則托嬰中心負責人或教保員,為機構負責人,一旦知道可能有發生兒虐事件,就必須在 24 小時內通報社會局。而若您的孩子是在幼兒園,則幼兒園內的園長、教師等相關人員,也都必須在知悉後的 24 小時內通報教育局。
當你看到孩子身上的傷勢的時候,你可以多問自己一些問題:
☀這個傷勢常見嗎?
☀符合兒童的發展年齡?
☀發生的部位常見嗎?
☀有無特殊樣式?
☀有無清楚說明發生經過?
☀發生經過可以解釋為何有此傷勢嗎?合理嗎?
☀兒童有在高風險環境嗎?
☀兒童有讓我不放心的地方嗎?(閱讀完整覺察技巧)
世界展望會事工發展處處長胡婉雯建議家長,
☀1、當孩子的言行反應變得跟一般狀況不同,可能是警訊:
比方本來喜歡上學的孩子忽然不想上學,且排除跟好友吵架等其他因素。
孩子平常個性活潑外向,回到家卻窩在房間裡、變得沒精神。
問起學校的事情吞吞吐吐,或直接哭出來不願回答。
經常做惡夢。
如果孩子還不會說話或清楚表達,則觀察是否經常哭泣、生氣、情緒不穩定。
☀2、洗澡時觀察孩子身體與肢體上不明的傷痕,尤其是明顯可判斷是人為、而非意外的傷痕。
☀3、平常教孩子自我保護的界線,鼓勵孩子如有身體的碰觸不舒服、要勇敢說出來,尊重孩子平時可適當表達情緒。
☀4、若孩子跟大人說在機構被不當對待時,家長不馬上反應:「怎麼可能!」告訴孩子被不當對待不是他們的錯,爸爸媽媽跟家人都會保護他,給予充分安全感,並冷靜求證。
曾經的「不打不成器」觀念成為父母不知該如何管教的難題,打小孩新聞只是問題表象,《親子天下》將深度從數據帶你看新世代覺醒父母其實已經轉變,那些被打罵長大的孩子,長成怎樣的大人?選擇不打小孩,盛怒時父母該如何有效管教?觀看熱門專題:覺醒父母不打小孩怎麼教?
1.電話諮詢:若您發現有兒童、少年、老人、身心障礙者遭受不當對待,或您本身有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等情事,不分縣市、24小時全天候可以手機、市話、簡訊(聽語障人士)直撥「113」,將有專業值機社工人員與您線上對談,提供您相關諮詢、通報、轉介等專業服務,113保護專線將遵循保密原則,不會任意向第三人透漏您的個人資料,請安心撥打。
2.線上諮詢:如果您是聽語障或不便言談的朋友,也可以傳簡訊至113,或利用113線上諮詢與保護專線的專業人員聯繫。
❤ (二)關懷E起來 、紙本通報〈兒少保護案件通報表 〉
提供民眾線上通報及諮詢有關家庭暴力、性侵害及兒少保護事項,如果發現身旁兒少疑似遭受疏忽、虐待等不當對待情形,請立即上網諮詢通報。
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設有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可以就近受理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通報事件,如果發現身旁兒少疑似遭受疏忽、虐待等不當對待,也可以直接洽當地的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給予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