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高中特教生怒打老師,彰化老師堅持對國中學生提傷害告訴等,師生衝突幾乎天天在各地上演,而親師關係也來到史上新低點。1999專線家長投訴不斷,教師士氣低落、人才斷層,如何重建讓孩子安心學習的新環境?
家有6-15歲的孩子的家長,與學校、老師溝通時遇到哪些困難?從2,400份回覆中能得到哪些發現?
親職專家、情緒教育學者,提供三個解方供家長參考:
家長具體描述指出小孩的困難對生活的影響,並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
建議家長先透過正式管道溝通,例如:聯絡簿、學校分機等,有助於家長留下紀錄。
孩子表示老師過度管教時,先支持孩子感受,家長不要情緒過度介入,等孩子情緒和緩後,可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不當、老師為什麼會這麼做。
1999專線開辦以來,台北市的家長投訴量就居高不下,一年平均8,000件。國小老師大多沒有自己的辦公室,若想懇談只能使用下課後的空教室,缺乏一個安心對談的空間,為此台北市教育局113學年起,在多所國中小開辦親師對談室。
「面對面的溝通更能深入了解彼此的想法,也能更有效解決問題」
「我們的師培生剛脫離學生身份不久,社會經驗還沒那麼足,進到教學現場一定要告訴他,家長是最好的合夥人,但不要天真的以為可以教育家長,家長有時候比學生更難教」
── 台灣師範大學師培學院院長林子斌
老師不能打罵學生、但又被期待善盡管教之責,令許多老師無所適從,年輕的師培生更不敢投入教職。因此,台師大首創「家長學」系列講座,以家長視角進行分析與說明,協助老師妥善處理親師溝通。
學校若接獲家長檢舉,應於受理後七個工作日內,召開校園事件處理會議(簡稱校事會議)審議。校事會議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學校更有效處理校園霸凌、性騷擾等事件,保障學生安全,也保障教師工作權且避免遭到不合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