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與缺工危機同時在台灣發生,當一名育齡婦女生不到一個小孩,營造一個讓父母安心生養的職場,將是解決缺「人」問題的關鍵解方。
「我懷孕二十週就住院安胎,當時很擔心被辭退,因為才入職半年。沒想到主管要我安心養胎;在醫院最難過的時候,還好有同事每天傳訊息陪我聊天。好險有同事像家人一樣陪伴,」嘉新水泥財務高專李紫薇說。嘉新水泥是今年《親子天下》友善家庭職場獎的得獎企業之一,公司友善家庭的文化,讓她覺得公司把員工當人才在珍惜著,她也在做完月子後立刻返回崗位,在工作上全力付出。
全球正面臨缺工危機,台灣也深陷其中,而企業可能握有解決問題的鑰匙。
少子化危機,席捲全球。全球GDP最大的十五個國家,生育率都低於人口替代率二.一,成為「低生育率國家」。在台灣,二〇二〇年正式進入「生不如死」的年代,死亡人口高於出生人口;二〇二二年婦女總生育率僅〇.八七,等於一名育齡婦女生不到一個小孩。
少子化導致勞動人口匱乏,造成全球困境。根據勞動部國際勞動統計,各國勞動力人數的年增率約一.二%,其中日本、香港、台灣呈現負成長,英國、義大利也不到一%;在台灣,餐飲、服務、IC設計產業無不傳出高薪吸引人才的新聞。國發會預估,至二〇七〇年,每年將平均減少十八萬的勞動人口,缺工問題持續惡化。
人口永續的危機,各國祭出催生手段,卻挽不回下滑的數字。麻省理工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高級講師、系統科學家彼得.聖吉(Peter Senge)認為,解方在勞動市場,「人」才是一切的核心。
彼得.聖吉將企業的核心價值歸功於人,他在「二〇二三人才永續國際論壇」向世界提出宣告:「即使在企業內部無法解決少子化的問題,你也可以找到一些能做的小事。」
這些「小事」是什麼?友善家庭職場就是答案。《親子天下》創立十五年來,一直倡議友善家庭的職場文化,今年更舉辦友善家庭職場獎,選出二十六間標竿企業,樹立友善家庭職場的價值和典範。很多人以為,友善家庭企業推動的舉措,看似是有育兒需求員工專屬的福利,但這些企業的影響力不僅於此。制度塑造了企業文化,推動友善家庭的企業,也在這些制度下,創造了友善、尊重員工價值的文化,而且對象不只是父母員工,更是公司裡的每個人與他們的家庭。
照顧她的家,讓媽媽實現自我
友善家庭職場在意員工的需求,也照顧員工的家。彼得.聖吉談到:「環境已經變了,企業最重要的工作是創造健康的家庭。我們需要理解員工的家庭生活、子女成長。」
今年五月,《親子天下》的「新世代父母調查」發現,有九八%的育兒父母在找工作時,將企業友善家庭措施納入考量,其中有三三%的人認為企業友善家庭舉措「非常重要」。
位在楊梅的中華汽車,有逾五十年的歷史,秉持「家穩定了,員工才會穩定」,設置幼兒園、安親班,更有員工為了配合安親班接送,把戶口遷到公司附近讀國小。
在制度上的友善,也帶動了員工間的家庭交流與互動。「我如果要加班,就會請熟識的同事幫我去幼兒園接小孩到他家,等我去接小孩時,他甚至已經洗好澡了,」人才資源部副理鍾善文和幼兒園園長葉靖雯正好是舊識,聊起往事停不下來。
照顧好員工的家,能讓女性在職場上實現自我。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戈丁(Claudia Goldin)研究,很多女性在求學、就業階段的表現一點也不輸給男性,但是步入家庭後,女性就要承擔多數的家務,成為主要的照顧者。
這樣的不平等,也顯示在勞動市場的數字,導致女性離開職場。二〇二一年,台灣十五歲以上女性勞動參與率只有五一.六%(表一),相較於日韓、新加坡等亞洲鄰近國家,敬陪末座。細看台灣婦女勞參率,三十歲之後就有個滑坡(表二)。「許多台灣婦女為了照顧家庭,在三十歲後離開職場,」勞動部長許銘春觀察。根據二〇一九年婦女生活狀況調查,近二一%的已婚女性因結婚而離職,近二三%的已婚女性曾因生育而離職,其中有四成未復職。這不僅是單一企業的損失,更是整體勞動力的缺口。
在竹科企業一邊兼職工作一邊帶小孩的卿媛,過去曾有六年的時間全職在家照顧小孩,而今她一個月進公司三天,領的是工讀生的時薪。雖然老闆一直希望她轉正職,可是她說「我們是外地來到新竹,家裡無後援,先生工時長,但是家裡煮飯、洗衣還有小孩生病要照顧,都得要有人做⋯⋯」,她語氣裡盡是無奈。
成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在「二〇二三亞太地區就業促進政策交流研討會」上建議,政府應避免女性在三十歲就退出勞動市場,這也是企業界要一起努力的。
長期研究歐洲福利政策的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副教授王舒芸,以瑞典經驗說道:「瑞典在七〇年代也面臨嚴重的缺工,但他們透過性別平等政策,讓婦女得以回歸職場。」瑞典提供四百八十天的育嬰假,爸爸至少要用三個月。而今,有近三成的瑞典爸爸在家育兒,生育率更達一.六七,是台灣的近兩倍。
照顧他的家,爸爸也能共親職
瑞典經驗的啟示是,要讓女性不因生育而中斷職涯,國家、社會必須共同擔負起育兒的責任。同時,拉近職場上性別差距的條件,也讓爸爸回到家中共親職。
「我太太在產後有點產後憂鬱,幸好公司有育兒支持假,讓我可以陪在他身邊。雖然嬰兒半夜都不睡覺,真的好累,但我相信隨著他長大,會愈來愈好的,」新手爸爸劉岱威說。他任職於台灣雀巢,公司提供二十八天的育兒支持假,讓他得以扮演好父親的角色,也和太太一起找到新的生活節奏。這也和「新世代父母調查」的發現一致—若不考慮經濟因素,有三成的爸爸願意在小孩三歲以前,在家擔任全職奶爸。
友善家庭職場,讓爸爸也有機會回歸家庭,夫妻能共同分擔照顧、教養孩子的責任,在育兒階段成為彼此的「家後」、神隊友,不論誰都不用為照顧家庭,放棄自己的職涯。
平衡生活,追求想要的人生
新世代父母追求生活品質,他們需要能兼顧家庭和工作的職場條件,例如,彈性的工作時間、地點。「新世代父母調查」問到,父母最需要什麼樣的友善家庭措施時,彈性工時和居家上班名列前茅。而這不只是父母員工的期待,歐洲商會調查,單身者不願意結婚生子的主要原因,「不希望被剝奪自由、想要有自己的時間」。
「我們職場裡好像沒有『餘裕』這概念。老闆都是把員工用到盡、用到滿,」王舒芸說。勞動部統計,台灣受雇者二〇二〇年平均年總工時為兩千零八個小時,在三十九個主要國家之中,排名第六,高於南韓的一千九百零四個小時,日本的一千六百二十六個小時。
然而,新世代不願意再當血汗勞工,他們重視生活、工作平衡,渴望有健康的未來、平衡的生活。得人資源整合創辦人蔡淯鈴認為,在Covid-19的疫情之後,全世界都體驗了遠距上班、居家上班的工作型態,勞資雙方應該更具備彈性安排工作時間的能力。
「公司給父母員工很優惠的福利,這些福利讓我看到,我在追求事業成就感同時,也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美科實業的單身員工Maggy,雖然還用不到公司的「家長福利」,卻從公司制度裡感受到友善、尊重員工工作以外生活的文化。她保持運動習慣,也參加身心靈課程,「公司把員工當成人,而不是勞動力;讓我能把時間留給自己,生活不是只有工作,有更平衡的人生」。友善家庭職場提供一個有餘裕的平衡生活,讓父母有餘裕照顧家庭,也讓單身者有機會經營自己的人生。
轉型友善家庭職場,一起幸福吧!
「長久以來,台灣的勞動文化是將人視為『人力』而非『人才』,」政大勞工所教授兼所長劉梅君解釋,人力是可以隨時被取代的,但是人才必須被珍視,「如果企業能加大力度在友善方面的措施上面,會有助於生育率。」
「人力資源是會耗竭的」,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劉念琪對企業發出警訊,認為友善家庭除了留才、吸引人才之外,更重要的是長期的人口永續,「人口永續和減碳、淨零的議題一樣重要,都是社會長期要維持下去的生存環境。」她也提醒企業,面對人力緊縮時,必須學習、調整、精進一些用人的流程、排班方法等。
「瑞典的思維是,給員工更平衡的家庭生活,生產力就會出來,」王舒芸說。轉型友善家庭職場,是人口永續的關鍵,給員工健康的生活,才能一同創造幸福、共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