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以為選擇具學習性的遊戲或影片,就不會產生負面影響,但實際上不是如此!
根據加拿大研究,幼兒使用3C產品時間愈長,之後被診斷出ADHD機率愈高。職能治療師黃彥鈞也觀察到,3C讓大腦一直處在興奮狀態,孩子會變得沒耐心、容易生氣、專注力下降 3C可能引發的後遺症 ▶
高品質互動
|
|
美國研究顯示,孩子1.5-2歲期間與成人間的口語互動,會影響十年後的智商和語言測驗分數
|
打開一本書
|
|
只要家長常常與孩子共讀,就能消滅因社經差異而造成發展不利的影響
|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醫師暨醫起育兒協會理事長 吳淑娟親子共讀圖畫書能刺激腦部活動,這是故事影片無法比擬的。家長只要和孩子共讀,就是在幫孩子上全腦開發課!
|
清華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周育如0-6歲是大腦發展黃金期,透過閱讀打底出來的能力,甚至會影響到中學的學習。影響如此之長,父母要做的只是好好陪伴他共讀 |
|
|
給新手父母的共讀課
|
選對共讀書
|
適性互動,養成習慣
|
|
|
親子共讀常見煩惱Q&A
|
現代人工作忙碌,下班後都想休息,建議家長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可以父母輪流講,不用全由爸爸或是媽媽負責。(文:水梨媽媽)
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失去興趣時會不耐煩的推開書或者走開。你不需要堅持寶寶一定得把整本書讀完,更不要當寶寶離開後,還持續大聲的朗讀,企圖吸引寶寶回來,這樣會引起寶寶對閱讀的反感。可以溫和的說:「我們可以看看下一頁有什麼喔!」試著再引起寶寶的興趣。如果沒有效果,就不要勉強。(文:葉嘉青/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早期閱讀的行為是需要學習的,透過模仿和經驗的累積,一歲半的孩子普遍已經知道書不要顛倒拿,而且需要由前往後翻。如果寶寶執意翻到某頁就停止,或每次只讀書中的一兩頁,有可能是因為其中有特別吸引他的地方。你可以順著寶寶所看的,問他問題或一起看圖說故事。這樣不僅能了解寶寶所關心的,也能引起寶寶繼續閱讀的興趣。(文:葉嘉青/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孩子的大腦和我們想像得不一樣,給予孩子豐富但規律的刺激,讓孩子「熟練」才是變聰明的關鍵,所以三歲以前的孩子,特別喜歡唸童謠、唱兒歌,因為又短又重複,更符合小小孩的學習方式。(文:廖笙光 /職能治療師)
除了選用童謠、遊戲操作類或不要求一定認知程度的繪本,一起開懷的唱唱跳跳、遊戲或說故事外,孩子也可藉機學習分享、輪流與互助,例如可以透過安排哥哥姊姊說故事給弟弟妹妹聽,讓哥哥姊姊有機會練習表達能力,弟弟妹妹也有機會模仿與學習。(文:葉嘉青/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不妨透過4F:事實(Facts)、感受(Feeling)、發現(Finding)、未來的運用(Future),來探詢孩子的想法。例如共讀《愛哭公主》,可以問孩子「咦?愛哭公主怎麽了?」引導孩子看著圖像來回答,他看到的事實。(文:涂妙如/輔大兒童與家庭學系專任副教授)
學英語,其實是多元管道的刺激,不只是念繪本而已。我在美國參加他們play group,每次去,她們都會帶唱一些歌曲,很多是手指謠、身體謠、甚至只是沒有音樂的念謠!而孩子,就是在這些童謠、念謠中,學會唱歌、語詞的意義。(文:小熊媽張美蘭/美國圖書館精選繪本導讀主講教師)
不少爸媽擔心自己的英文不夠好,會不會「誤」了孩子的英語力。其實,共讀的目的是增加、營造家中的英語氛圍與英語聆聽環境,更重要的是讓親子關係更緊密,讓孩子因為你的投入,而對英語故事產生好感與興趣。而且,在日後接觸英語的過程中,孩子依然會有各種機會接受英文的刺激,因此一時說錯並不要緊。(文:吳敏蘭/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
對幼兒語言學習有幫助的語句,一定是要與他看到、聽到、他想學的,或剛剛經歷過、即將發生的事相結合,才能真正、有意義的提供基本材料。這些經驗,常常是從與成人互動中體驗而來。聽CD的過程中,並不允許幼兒有立即連結經驗和發問的機會,故光聽繪本CD,遠不如一場真正、簡短的成人與幼兒的主動式對話。(文:李坤珊/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幼教博士)
真人實證,
|
|
|
0-3歲共讀資源大補帖
|
|
|
3-6歲共讀資源大補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