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雙語課程學校的入學管道,仍比照各縣市公立學校的新生入學分發作業,依劃定學區分發,也不需進行入學考試。若家長希望孩子就讀的雙語公校有員額限制,除了須設籍於該校學區,也要確認孩子是否適合、是否能接受雙語教學型態。
台南市西門實小校長呂翠鈴分享,若雙語國小在寒暑假推出體驗營,推薦家長能陪伴孩子報名參加。體驗營內容常包含雙語課程實際教學、動手操作等活動,家長透過共同參與,能對孩子在雙語課堂上的學習樣貌有更多了解。
雙語課程的學習,和傳統學習英語方式不同,強調「做中學」,融入學科和生活情境。老師會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肢體語言、重複的教室語言等輔助,營造容易吸收的氛圍,帶動孩子學習。
學習是一場長跑,孩子有無限學習潛能,兒童英語教育專家、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吳敏蘭分析,幼兒園階段孩子最需要均衡發展的課程,並學習品德和自理能力,家長不必因為孩子沒學過英語,過度擔心念雙語公校無法銜接。
高雄市南隆國中校長尹昱文分析,雙語教育推動,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面對英語對話,能傾聽並回應。雙語教育的內涵,在教學中也可能加入國際文化元素,開拓孩子的文化視野,有正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雙語學校的畢業門檻、升學與英檢並無強制關聯性。以國中會考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加分項目為例,英檢僅是其中一項採計指標,若缺少英檢成績,對學生的升學無特別影響。尹昱文分享,雙語學校重視英語學習,會鼓勵學生考英檢檢視學習成效,但英檢並非畢業和升學的基本要件,更不會是評斷英語能力的唯一標準。
雙語課程師資安排主要為兩種:中師授課、中師協同外師教學。教學現場仍以中師為主,考量中師較貼近學生文化背景,並能在孩子不理解時,適時用中文解釋授課內容。
中師授課又細分為領域老師教學或英語老師教學兩種。以西門實小雙語融入自然科為例,具專業學科觀念的知識性內容由領域老師授課,操作與實驗等活動則由英語老師負責。
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說,在雙語教育方針下,希望能夠逐步做到高中以下的英語課都能提升以英語授課比重,而雙語課的授課則希望由領域教師和英語教師共備課程,達成該科目學習目標,初步以藝術、綜合、健體等科目展開。
成功大學外語中心主任教授鄒文莉釐清,目前公校推行的雙語課程內涵,與英語課不同,雙語課學習目標在於孩子能夠以英語呈現學科知識,英語在雙語課堂中僅作為溝通工具,教學仍緊扣學科。雙語課堂中,跟著老師覆述單字、句型已不復見,老師會透過英語口頭報告、英語圖文筆記確認孩子學習成效。
雙語課中、英語講述比例,並無硬性規定,老師將依自己對英語的掌握度、知識難易度,配合孩子年級、程度做調整,以符合各年段學習目標。
各校推行雙語課程前,考量孩子英語能力有程度差異,因此在設計課程階段,授課老師會轉化教學方法,設計提高孩子課程參與度的教學活動,而非僅讓孩子坐著聽講吸收。
根據西門實小四年的實施經驗,老師許華坦言,雙語課老師會透過重複的教室用語、投影片、實體教具等方法,提升孩子們對英語的熟悉度,降低學習焦慮。抗拒雙語課的學生僅遇過一、兩位,大部分孩子反而因為雙語課多元的教學活動,更能專注在課堂上。
雙語課架構仍依照教育部頒布的課綱為主軸,然而,教材並無統一規格,多顯得彈性。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教授陳錦芬觀察,雙語課教材沒有單一課本,多選用常見教科書品牌,將中文課本的核心素養、學習重點轉化為適合孩子程度的內容,並搭配課外影音、活動設計,整理成雙語資源包。
至於如何評量孩子雙語課學習成效,鄒文莉表示:「雙語教育意在使用母語以外的語言來學習學科內容,著重在語言工具的使用,而非語言工具本身的學習。」因此評量多採多元方式,非傳統紙筆測驗。教師在教學中,常與孩子互動,孩子也會上台用英文表述學習心得,讓老師即時掌握孩子的雙語應用能力,同步在教學中完成評量。
雙語課的教學目標和英語課仍有不同,雙語課程的推行,是希望透過英語教授操作性、實驗性的課程,讓孩子學到與學科相關的用語,並能靈活運用。英語課的學習內容仍然延續小學英語課的概念,難度不會因為推動雙語課跟著加深。
公立雙語實驗課程國中的入學管道,比照公立雙語實驗課程國小,不會設立英文能力的入學門檻。尹昱文觀察教學現場分享,學校推動雙語課,對原本程度好的孩子有加分效果,甚至也讓英文低成就的孩子對英文產生興趣,連帶提升英語課的參與度,英文能力表現也愈來愈好。
每間公立雙語實驗課程國中的雙語課實施科目都不同,不過由於國中生須面臨會考、升學壓力,為了怕孩子難吸收、進度落後,雙語課不會在國文、數學、自然、社會等考科進行。
台北市三民國中校長莊國彰分享,雙語課多安排在操作型科目,如:體育、視覺藝術、音樂等非考科,讓孩子在上雙語課時,不必擔心對會考科目的學習產生影響。
英語要進步,除了靠學校教育,家長的引導、善用自學資源等都是關鍵。
看雙語主播路怡珍等人,如何從生活中累積雙語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