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狼在哪裡

兒少熟人性侵





讓討論帶來力量!《這不是沒關係》作者理念

作者:瑪麗亞.斯托安(翻譯/親子天下編輯部)|2021-05-26(更新:2021-07-27

《這不是沒關係》這本圖像回憶錄匯集來自各年齡層男性與女性的發聲,裡頭的故事反映出真實生活中的性虐待、性暴力與性騷擾。作者瑪麗亞.斯托安在這篇部落格文章中,描述這部重要圖像回憶錄的創作理念。

性教育不只教性行為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我談《這不是沒關係》之前,我想我應該先介紹在它之前的創作計畫。那是一部短篇漫畫,叫《房間裡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是我大學時期的作品。這部漫畫是虛構故事,探討性侵害的創傷會如何影響人對現實的感知,以及他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創傷──他們很可能不去談論它,而是深深壓抑在心中。

這個計畫結束後,我一直在談論相關的事,因此性暴力這個主題經常就冒出來。 有一天,我注意到網路上的一條評論寫道:「當我終於鼓起勇氣告訴我媽我被強暴的事,她做的第一件事就事問我當時穿什麼。」我認為這回應令人震驚,不只是這些話的內容,還代表這種看法原來如此普遍。那時我身旁一個女生朋友並沒有覺得怎麼樣,她說:「哦,女人有責任要自重。」

我無法相信一個女孩的告白不足以讓另一個女孩信服──這樣還不夠。我心想:「這發生在這麼多人身上,你怎麼會沒注意到?」

這計畫收到許多回饋,往往是人們開始向我分享自己的故事。其中頻繁出現「噢,我也發生過那樣的事」或「這讓我想起我經歷過的其他事」或「我從沒談起過這個,但我覺得現在可以說了。」

這整件事讓我想到,如果我能把故事都畫下來放到一本書中,那麼當人們讀到時,故事就會對讀者說話。它會大聲的告訴他們,清楚得讓那些以為問題根源是不夠「自重」的人忽視不了。

我開始蒐集故事那時,毫無疑問是一群人的共同努力。我沒有什麼醒目的宣傳網站,所以我朋友們幫忙起了個頭,他們向自己的朋友宣傳這個新計畫,還去學校的女性主義社群張貼計畫的連結,這也幫了大忙。最後我收到許多匿名的 Tumblr 社群訊息、電子郵件,還做了幾個訪談。

每則故事的風格都不太一樣,這是因為每則故事的聲音都不相同。我收到的投稿中,有的長達數頁,有的則只有幾句話;有幾篇是有主述者逐字逐句的敘述,亦有只包含對話的故事。我發覺在我通常不認識原來主角的狀況下,要盡可能忠實呈現故事並不容易。有些人直接描述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就像在回想一連串的事件,其他人則是訴說他們的感受,這時候我必須決定是要將這些表現出來,還是使用他們的文字。

對於如何設計角色我也花了許多心力思索。我沒見過大部分跟我分享故事的人,而那些我確實認識的人,必須要看起來不像他們自己,同時依然是他們自己。我不想要讀者們誤讀這些角色;我要傳達一個概念,這些人就是日常的一般人。

我非常重視這個問題,甚至先簡化設計了小測試邀請同學們參加。我製作一小本活動冊,請讀者對我畫的這些角色做評斷。裡面準備了一些問題,讓讀者配對角色性格,並圈選判斷這個角色是好人還是壞人。這個構想是這樣的,真實生活中,沒有任何視覺上的特徵能確保一個人的實際樣貌,而任何詮釋過的跡象都是文化和媒體教我們的。同學們的回應是,很難說哪個角色是好是壞,他們全都看起來是中立的──但人們評斷面孔的方法還是有些明確的固定模式。我解釋:「當然它們看起來都很中立,重點是,這就是真實生活中的樣子。」他們聽完便勸我把角色們畫得更「好」或「壞」一點。

對於角色無法符合非黑即白的選項,人們感到挫折。我想這是《這不是沒關係》必然會引起的感受。我想讓每則故事各自獨立,呈現出各個角色的人性,我也希望這些都包含特定程度的中立性,不管是這個人或他們獨特的經驗,這些依然是群體的其中之一。我發現統計數字能告訴人們的不如想像得多。表面上大家都知道這樣那樣的研究說,每六個、四個或三個之中就有一個如何如何。然而這不夠,這些數字並沒有完全轉譯那個1代表的是一個「人」。同樣的,亦有這樣的另一「人」造成那些發生在人們身上的事。性暴力的受害倖存者和加害者都是真實的、日常的一般人。

計畫進行到後來就發現,其實許多接受訪談和寄電子郵件給我的人,認為匿名化對他們而言沒那麼重要。這些人選擇用非匿名的方式聯繫我,有些人甚至直接在故事中簽下自己的名字。其中有個人在撰寫故事時,用他們自己的名字去對應出場人物,這個人說:「這就是我『真實的』名字,因為這些事發生在『真實的』人身上。」

在整個創作過程中,這本書對我而言是獻給兩種人:倖存者和旁觀者。我希望說出倖存者們的故事,能或多或少成為他們療癒過程的一部分;同時這也是要向旁觀的人們傳達訊息,呼籲大家在性暴力議題上積極的參與討論和採取行動。

我不知道這些故事中的倖存者個人能因分享故事獲得多少。但有一點很清楚,他們都不是為了自己才這麼做,而是出於對他人的關心擔憂。幾乎每個故事貢獻者的序言中都會有類似的一段話:「人們必須了解這是非常真實、非常普遍的遭遇。」

我想出版這本書其中一件最令人興奮的事,是那些匿名聯繫我的倖存者能有機會看到故事真的被傳達出來,而這就是對話的一部分。在英國龍吟出版社(Singing Dragon)選中《這不是沒關係》之前,這計畫僅是所有的故事背對背擺在一起。這是最需要被改變的一點。出版社真心覺得──而我也這麼認為──需要有個結論。可能有很多人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會感到十分憤怒,也理當如此。他們也可能覺得無助。但討論會帶來很多力量。外面有許多人注意到這個議題,並且渴望改變。

我期許這本書出版之後,能延續它一直在做的事,那就是讓對話繼續。這個計畫結束之後曾參加學校的畢展,那時有位年長的女性來找我,她說:「我真的感覺受你的計畫連結,因為我也曾被性侵過。謝謝你。」

當我們站出來討論這些經驗,比起在寂靜中一個人煎熬痛苦,我們能共同創造大於一的影響力。


作者簡介|瑪麗亞.斯托安(Maria Stoian)

瑪麗亞.斯托安是個居住在蘇格蘭的圖像設計師與插畫家。她的研究興趣在於如何利用插畫和遊戲,非刺激的引導人們辨識出自己的可能偏見。《這不是沒關係》是瑪麗亞在愛丁堡藝術學院的碩士主題計畫。

*本文翻譯自:The Thinking Behind ‘Take it as a Compliment’,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這不是沒關係:20則性暴力受害者的圖像故事》

《這不是沒關係:20則性暴力受害者的圖像故事》

博客來 | 誠品 | 金石堂 | 親子Shopping | 讀冊 | Momo 




延伸推薦文章

    《這不是沒關係》封面 
客戶服務中心 |Copyright © 親子天下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編號:24953885
icon_Back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