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中課程不再是相同的國英數社理化,而必須針對學校願景和學生圖像,開出「校訂必修」和「多元選修」課程。各種名為「議題探究—SDGs」、「玉山學」、「解決問題」等課程就像是學校的「名片」,代表著重的教育重點,也逐漸成為會考分數落點外的選校參考。

當少子化的海嘯來到高中,高中職招生名額也遠多於國中教育會考報名人數。搞懂新的選校趨勢和評估指標,認真探索生涯、蒐集資訊,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是比拚成績、唸名校更重要的課題。掌握5指標選出最合適高中,找到所愛、適性發展,才能投入學習。

必懂資訊1》大免、優免、技優甄審是什麼?|13個升高中管道一次看

台灣國中生升學管道多元,除可循免試入學、特色招生等進入高中職,也能報名五專。現行主流升學管道中,大免、優免、完免有什麼差別?「免試入學」真的不用考試嗎?

























必懂資訊2》108課綱帶來高中3大改變|人人都有「個人化課表」

高中是108課綱變動最大的階段,有校訂必修、多元選修等新課程。此外,大學招生必採計的「學習歷程檔案」,包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四大部分,其中撰寫字數不限的「學習歷程自述」,可說是所有申請大學資料中,大學老師最重視的一份報告。

必懂資訊3》速解高中5大雙語和國際課程|雙聯學制、雙語實驗班在上什麼?

「哪所高中會教雙語?」是近年家長在選高中時最常拋出的問題之一。台灣高中端常見的雙語和國際課程,大致可分為雙語實驗班、雙聯學制、大學預科課程、IBDP和校本特色國際課程五類,各類型的課程內容、招生方式不同。

























家長最想問|公校、私校怎麼選?成績中等該念高中或高職?

高中該讀普通高中或技術型高中?選校時「高分低就」,拚三年後繁星上大學好嗎?家長最想問的七個問題,《親子天下》請專家解惑。

icon_Back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