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常有讓家長焦慮的行為,如不太跟父母說話,卻一天到晚跟同學line、玩臉書;洗澡時間比以前長但不知道在浴室做什麼;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身心大轉變的過渡期,家長先幫自己打預防針、面對狀況才能不過分叨唸,保持處變不驚。


國中課業比小學難許多,升學壓力也大,暑假可以做甚麼準備,幫助孩子適應?

多數國中新鮮人都曾被又深又難的課程嚇到,苗栗苑里中學輔導老師余宗晉表示,國中課程有3個特性,孩子必須要隨之調整學習方式:

  • 課程更深、更需要思考理解,因此上課更要專心,有些課一分心,後面就聽不懂,要花好幾倍的時間才補得上。
  • 國中是分科教學,孩子要適應十幾個老師,必須詳細記下每個老師對學習的不同要求。
  • 因為國三有教育會考、特色招生,老師對進度的壓力會比國小來得大,孩子也要逐漸調整生活節奏,找出自己的學習進度。

另外,台北興雅國中林淑媛老師觀察,若孩子在小學高年級時已培養能夠專心坐下來讀書的習慣,通常在銜接國中這段過程不會有太大問題。但若孩子進入國中前,還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專注30-40分鐘,到了國中又害怕老師的要求,連帶影響通常會導致孩子對上學的恐懼。

父母不妨利用剩餘的暑假期間,培養孩子慢慢從30分鐘開始,練習提升專注力。除非是孩子有特殊生理因素狀況,就不要太過勉強他,同時應該讓老師知道孩子的狀況。

更多內容 ↓

上國中後許多同學都補習,是否一定要補習?該補哪些科?

多國中課業壓力明顯比國小重,考試也多,若孩子跟不上,應先找出問題對症下藥,補習並非萬靈丹。基本上,採大班授課的補習班對程度中上的孩子較有效;程度落後的孩子,則應該選擇小團體式的家教或陪讀,才有辦法針對弱點補強。

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要不要補習?補哪些科?通常開學一個月後到第一次段考前,孩子會知道自己的學習能不能掌握?理解有沒有困難?在國中第一次段考後是討論是否補習的好時間。

更多內容 ↓

現在國中升高中的「免試入學」是什麼?真的不用考試嗎?哪些成績會影響升學?

免試入學是台灣國中生升讀高中的主要管道。全國共分為15個就學區(基北、宜蘭、桃連、竹苗、中投、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屏東、高雄、花蓮、台東、澎湖、金門),每個就學區都開放學區內國中畢業或具同等資格者報名免試入學,採計國中會考成績、多元學習表現和志願序3項積分,但各學區招生採計、超額比序的標準不完全相同。

「免試」入學的的意思是指「免入學測驗」,但以分區免試入學為例,並非完全不用考任何試,在12年國教上路後,一律參採國中教育會考成績作為「學力參考」,不過入學時不只參考會考成績,還會看多元學習表現,包含括均衡學習和服務學習2項目,兼看國中三年的健康與體育、藝術、綜合、科技等藝能科成績,以及是否做滿一定時數的服務學習時數,確保學生均衡發展。也會參考填寫的志願序。

從103學年度起,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免試入學停止參酌或採計國中學生學習領域評量,因此國中學科成績不會影響免試入學。

更多內容 ↓

考題愈來愈長,該如何增進孩子的閱讀能力,讓他們看得懂考題呢?

目前強調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再是過去認為「看得懂字就會閱讀」的觀念,而是在熟知訊息的重點、知識的同時,更要學習統整、歸納、分析的能力,然後進行合理的推論,甚至要去反思。若不懂得閱讀理解,孩子就可能經常遇到「看不懂題目」、「作文寫不出來」、「看到長文就放棄」的情況。

致力推廣閱讀理解的黃國珍,給家長如何提升孩子閱讀素養的建議:

  • 用想像力閱讀
  • 國中是分科教學,孩子要適應十幾個老師,必須詳細記下每個老師對學習的不同要求。
  • 營造出讓孩子放心說出「我不知道」的氛圍。
  • 在心中對作者提問、與作者對話
更多內容 ↓

聽說國中生霸凌情形嚴重,擔心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還不敢說,家長可以做什麼?

多數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回家是不說的,因為:

  • 青少年正逢自主性的發展,他想證明自己是獨立個體,向父母或老師求助顯得無能。何況他比父母或老師更清楚同儕間微妙的互動,「告狀」可能帶來孤立。
  • 某些孩子過去有被欺負的經驗,可是當時大人沒有適時的處理,孩子也沒學會更好的因應方式,使他面對類似狀況時,學到了退縮與不信任。

經歷霸凌的孩子面對一連串的背叛,原來信任的同學、好友、老師等都可能漠視對他的傷害或成為加害者。一旦發現異常,父母應主動找孩子談話:「在學校是不是遇到壓力很大的事?」如果孩子不回答,問題可以更具體一點:「和老師有關嗎?還是和同學有關?」避免問太多、太抽象的問題,否則可能造成他們永遠閉嘴不談的反效果。

當你希望介入找老師談時,先問過孩子:「希望媽媽/爸爸怎麼做?」了解在整個學校系統中,孩子覺得誰是真正可以幫他的人?也許那個人是某科任老師,而非導師或輔導老師。

更多內容 ↓

孩子上國中後開始長青春痘,愛漂亮的他一直擠,結果滿臉都是疤,變得很沒自信怎麼辦?

青春期的孩子體內荷爾蒙分泌旺盛,油脂增加,皮膚角質化過多,無法排除造成毛囊阻塞,導致臉上總是冒痘痘。兒童皮膚科主治醫師楊靜宜在預防與護理上有以下建議:

  • 適度的清潔:原則上建議一天早晚洗臉兩次即可,夏天孩子運動後臉上容易冒汗,覺得皮膚出油或出現髒汙,可以再清潔一次。
  • 飲食作息正常: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睡眠要充足、晚上不要熬夜、在飲食上如果吃油炸、太甜、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可能容易使青春痘增加及惡化。
  • 避免用手擠痘痘:若痘痘出現明顯的黑頭粉刺、膿頭時,在皮膚清潔後,可以用兩枝棉花棒,稍微擠壓排除。但如果痘痘正在發炎,建議不要擠壓它避免更加紅腫,讓發炎更加惡化。
更多內容 ↓

孩子上國中後零用錢怎麼給比較適合?

隨著孩子年紀漸大,父母可隨著孩子年齡適時「調漲」零用錢,一來有較多生活上的用錢需求,二來會讓孩子有「我長大了!」的感覺。當孩子可以自己上學、買文具、吃飯,經手更多消費,父母更應該重視零用錢的規劃,並且不只關心給孩子「多少錢」,還可以多注意孩子「怎麼花錢」。

零用錢要給多少?親子理財達人陳怡芬建議,父母可以先列出基本開銷費用,例如交通、飲食、用品費,加總算出一筆必要支出、「有目的性」開銷金額。如果經濟狀況允許,建議在固定零用錢外,再增加一筆可以讓孩子自由運用的「無目的性」款項,數量不一定要很多,可以參照同學或好友家長給的數量取平均值,滿足青少年在乎同儕評價又希望獨立自主的階段需求。 國中後零用錢支出的面向明顯比小學時來得複雜,家長可以讓孩子養成記帳的習慣,但主要檢核「有目的性」開銷,對於孩子可自由分配的那筆金錢,家長盡量不要過問,也不要過度干涉。讓孩子練習如何掌握自己的金錢收支、儲蓄的概念外,懂得思考每筆開銷的意義。

很多孩子因為沒有可自由分配的零用錢,所以寧可不吃東西,也要把錢省下來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與其擔心多給了孩子自由運用的錢被「亂花」拿去玩遊戲、買東西,不如放手讓孩子從經驗中,學習判斷在預算有限前提下,該如何安排金錢使用的優先次序,達到真正分辨「想要」和「需要」不同的能力,這些都將成為成年時面對理財決策時可依循的重要經驗。

更多內容 ↓

當孩子問,上國中可不可以交男/女朋友,如何回應比較適當?

面對孩子談戀愛,父母也許永遠都覺得還沒準備好。但愛情來的時候,擋都擋不住,更何況對身體成長跑在心智成長前面的少男少女。與孩子討論交男女朋友的話題,專家建議父母自我調適心情,可以參考以下4種原則:

  • 要沉著,當下不要太快反應、立刻表示反對或要當愛情軍師。
  • 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孩子信任、可以聊天的「重要他人」,親戚、老師都可以。
  • 如果能支持孩子,讓戀情公開化,也可邀請孩子的男女朋友來到家中,讓對方知道有家長的支持和祝福,孩子們也更願意與大人討論、分享。
  • 分享自己的戀愛、失戀經驗,也是一種好的身教。
更多內容 ↓

考量上學、放學的聯繫,該給孩子手機嗎?學校是否允許?

一般來說,孩子12歲後父母可以開始在使用手機上給予較多的自由,但提供手機前,務必跟孩子清楚說明必須遵守的規定:

  • 孩子僅擁有手機的使用權
  • 明確訂出可以使用手機的時間
  • 了解透過手機、網路分享資訊的風險

若孩子無法遵守規定,父母可先將手機收走幾天,但千萬不要藉機偷看孩子的訊息,父母侵犯隱私的動作,常會嚴重破壞親子間的信任關係。

而學生究竟可不可以帶手機去學校?站在老師的立場,由於現代父母工作繁忙,小孩除了在學校,放學很多是直接往補習班去,一天下來親子幾乎見不到面,若家長臨時有事要聯絡,手機是有其必要性的,因此學校通常不會禁止。但每間學校和班級的使用規範會有些許不同。興雅國中老師林淑媛指出,大部分學校會規定在校時間禁止開機,或統一保管在老師指定地方,有特殊課程需要或放學時才能取回等作法。

更多內容 ↓

跟孩子講話他開始愛理不理,放假要求自己和同學出去玩,該准許嗎?

與青少年說話時,若不評價、不給答案、不限制,轉用開放的問句「你怎麼想?」「你覺得呢?」、尊重的態度「等你想說時再告訴我」及澄清「我只是想瞭解你,沒有要限制你」,通常青少年會比較願意回答。

是否能讓孩子和同學出去玩?專家認為不是簡單用可以或不可以回答的問題,因為牽涉到每個孩子的能力、去哪裡玩、和誰玩、玩多久、怎麼玩⋯⋯等等。父母要先多了解孩子的想法,為何想和朋友玩?想去哪裡?做什麼?讓孩子知道若他具備哪些能力,就可以跟朋友出去玩,包括自行搭大眾交通工具、能遵守約定、有判斷能力不做危險的行動等等,然後漸進式增加出遊的時間,開始或許需要大人陪伴,再慢慢放手讓青少年自行出遊。

更多內容 ↓

國中該選私校嗎

icon_Back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