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學區」是傳統的學區劃分方式,意思是學生入學時,通常只能就讀戶籍所在地所屬學區內、特定的一所學校。
指戶籍所在地內,有兩所或兩所以上學校任擇其一入學的地區。雖然多數鄰里隸屬「單一學區」學校,但教育局仍會依據人口、交通、學校位置、社區文化、政策考量等因素,規劃某些里鄰為兩所(或以上)學校的「共同學區」。
不受戶籍地限制,招收學生的範圍擴展至整個鄉鎮市區或整個縣市的學校。這些學校,通常地處偏僻或坐落郊區,學區人口嚴重外移,或是進行實驗教育的課程計畫。
指學區內的新生人數與學校可容納學生數相當,或已經超過學校可容納學生數,為維護教與學的品質,學校只能收到額滿為止。「額滿學校」入學可能進行審查,確認小朋友有無實際住在學區內,才依小朋友的優先分發條件及設籍先後,依序分發。
每一所額滿學校都會有 2 到 5 所「改分發校」,額滿學校分發額滿後,還沒被分發的小朋友,會被改分發到附近的改分發校。分發到哪一所學校,可以依照家長的志願選填。
小一新生入學的流程,多會在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收到入學通知單。
根據所在縣市與學區不同,會有些許流程的差異,但大多學校的入學行政流程如下:
註:各縣市時程略有差異,詳細資訊仍需至各縣市教育局網頁查詢
家長在替孩子選小學時,可以考量通勤所需時間長短。台北市平等國小校長賴婷妤表示,國小通常到校時間為 7:30~7:50,時間較幼兒園早。通勤時間短,家長也能保留更多親子互動時間,兼顧孩子身心健康。
校園是孩子上學後最長活動的環境。家長可以利用校園開放時間,帶孩子去學校走一走,感受一下學校空間,包含教室和操場的距離,或是孩子對遊戲場的喜好。家長也可以將校園硬體設備、環境布置,以及學校周邊馬路車流量、通學道或是家長接送區位置等納入考量。
各縣市寄發國小新生入學通知的時程略有不同,可以參考各縣市小學入學時程表,
大多為二月底至五月初
,家長可以特別留意。
家長可以依照孩子的戶籍地址,到各縣市區公所或教育局網站查詢。
如果錯過國小報到日,家長可以攜帶入學報名表與相關文件,在開學前直接到小學報到即可。 但如果錯過的是「額滿學校」的報到日,新生會被改分發到其他學校。
為了孩子就學,家長有可能會為孩子遷戶籍,不過,若沒有居住事實就辦理戶籍遷移,可能有被他人舉發並處罰鍰的風險。寄戶口、遷戶籍相關注意事項,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可以。小孩確認學籍後,就可以將戶籍遷回原本的地址,不會影響就讀。
「寄居」和「一址兩戶」是額滿學校入學審查時,優先排除的對象。「寄居」的意思是指孩子的戶口掛在他人戶籍下,孩子與戶長沒有親屬關係。「一址兩戶」則是指同一地址有許多家庭,各自有不同的戶號。不過,若孩子符合優先資格,家長仍可以向學校提出。
額滿學校認定是以當年度 3 月 20 日前學區內設籍的新生數量來判斷。不需審查的額滿學校學區內新生數量,排除寄居、一址兩戶後,與學校可容納的新生數相近,因此在 3 月 20 日前設籍的學童都可以入學。寄居、一址兩戶、 3 月 20 日後才設籍的新生,仍需要依照志願安排到改分發校。
單親家庭的孩子具備額滿學校優先分發資格,關鍵在於監護權的歸屬、設籍與實際居住狀況。如果家長為單獨監護權,和孩子皆設籍在額滿學校學區內,且孩子有居住事實,那麼孩子就符合優先分發的資格。但若是父母屬於共同監護,則必須父母雙方和孩子三人都設籍在該學區,才符合優先資格。
若孩子所在學區為額滿學校,同一戶籍內在同一年有多位新生要入學,則在額滿學校資格審查時,可能會排除戶內部分孩子的優先順序。也就是說,朋友孩子寄戶口在自己家,可能會影響自己孩子的排序與錄取資格。因此建議家長需審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