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向教養竟然也可以有情緒?」中,我們了解父母有情緒,會疲憊、會急躁是再正常不過的,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無意間做出一些行為,讓孩子感到氣餒,甚至影響了親子間的信任與連結。

但我們可以透過實用的教養工具與方法,幫助孩子在挫折中找到成長的力量,同時讓家庭關係更加緊密。

在這裡,我們將學到:



1.覺察令人氣餒行為
你可以…
了解哪些話語與行為會讓孩子受挫。
方法
了解被權威對待的感受
覺察令人氣餒的7種行為


2.啟發孩子內在動力
你可以…
幫助孩子更自信、更主動、嘗試挑戰。
方法
外在獎勵削弱內在動機
分辨空泛讚美與鼓勵


3.減少親子衝突
你可以…
緩解孩子的情緒,也幫助自己更能面對壓力。
方法
用「冷靜語調」緩解衝突、幫助自己也幫助孩子穩定情緒


4.掌握工具與技巧
你可以…
讓孩子主動做家事,甚至改善3C使用習慣。
方法
運用實用的育兒工具和驗證過的教養方法


負面權威教養如何影響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不由自主地依賴自己的權威,透過命令、責備甚至威脅,快速讓孩子聽話。然而,你是否曾想過,當我們說出「為什麼沒考100分?」、「下次再這樣試試看!」或「為什麼弄亂/打翻」時,孩子的感受是什麼?

讓我們從一個常見的情境開始:

孩子遞上成績單,父母因為疲憊脫口而出:「為什麼不能細心一點?」「我以前都考前三名!」就在這一刻,父母的語氣、用詞和肢體語言,讓孩子感到渺小、無能,甚至不重要。

1、權威教養的負面影響

當父母採用權威的溝通方式時,孩子可能在短期內服從,但長期卻可能帶來以下影響:

  • 無助與恐懼:孩子感到被控制、無力應對,內心產生怨恨和不安。
  • 關係疏遠:過度的壓力與批評可能讓孩子遠離父母,不願主動溝通或分享心事。
  • 學不到責任感:權威教養可能剝奪孩子學習解決問題與承擔責任的機會。

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周育如研究指出 :「如果父母態度很凶,孩子根本無法聽進教導。」因此,當孩子表現不如預期時,重點應是表達對行為的不認同,而非用憤怒和壓力將孩子推向反抗或恐懼。

2、如何用支持取代壓制

父母不需要完美,只需要做出一些改變,便能幫助孩子在支持中成長。我們可以採用以下正向策略,改善親子溝通並促進孩子的自信與能力發展:

  1. 意識到自己的情緒
    在回應孩子之前,先深呼吸並暫停一下,避免讓疲憊或情緒影響您的語氣與態度。

  2. 使用冷靜而中立的語氣
    冷靜的語氣不僅有助於緩和局勢,還能為孩子樹立情緒管理的榜樣。例如:「這次的成績可能有些進步空間,我們一起看看可以怎麼改進。」

  3. 專注於解決問題,而非責備
    與其批評,不如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例如:「這題錯的地方,我們可以怎麼改進?」或「下次考試前要不要試試新的複習方式?」

  4. 賦予孩子能力
    讓孩子知道他們有能力改變現狀,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引導孩子學習面對挫折並從中成長,而非逃避或抗拒。



避免令孩子氣餒的七個提醒


感到氣餒與挫敗的孩子,容易產生不當行為,這邊我們要來談談一些父母無意間,削弱孩子信心與動力的行為與話語。

如果我們能夠辨識出那些讓孩子感到挫敗的行為,並用鼓勵的策略來取而代之,光是這一點就會帶來很大的改善,並讓我們的孩子對自己和行為有全新的認識。

今天開始,就試著記錄一週內說過的話,看看是否包含以下七種話語或行為吧:

1、比較
「比較」會扼殺孩子的自信
習慣從比較當中得到鼓勵,並依此建立自信心的孩子,注定過著相當辛苦的人生。
2、替孩子解決問題
直升機父母過度干涉孩子的負面影響
被過度保護與干涉的孩子,可能會缺乏自信心、容易感到焦慮與憂鬱、出現社交問題等負面影響。
3、過度保護
被過度保護讓孩子心智幼齡化
過度溺愛的結果,是父母不願意孩子長大,孩子自己也不願意長大,甚至恐懼長大。
4、貼標籤
換個說話方式,撕下孩子身上「壞孩子/乖孩子」的標籤
大場美鈴,身為三個需要更多關照的孩子的媽媽,在育兒路上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修正後,找到了適合她與孩子的對話技巧,並在書中用具體可行、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孩子面對不擅長的事時,以及當孩
5、過度期望
別因自己的期望,把孩子逼遠了
「這題數學這麼簡單,你怎麼不會解?擦掉,重算!」S太太坐在兒子書桌旁,戴起她的遠視眼境,看到兒子的數學答題錯誤率這麼高,身體已經疲憊到不行的她,時不時的大發雷霆。
  • 小測驗:哪些行為我曾無意中對孩子做過?



    用「穩定語調」緩解衝突


    我們都曾面對過這樣的時刻:孩子頂嘴、不合作,甚至發脾氣。而我們呢?疲憊、情緒一上來,就忍不住提高音量了。

    但是,你知道嗎?在這些衝突時刻,孩子的情緒其實正需要父母的「穩定感」。冷靜穩定的語調就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工具,不僅能幫助緩和爸媽自己的情緒,還能教會孩子如何管理他們的情緒,進一步改善親子互動。

    「穩定語氣」不是要求父母完全壓抑情緒,它的目的是避免升級衝突,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穩定。即使語氣中帶點疲憊或不耐煩,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帶尖銳的指責或恐嚇

    1、穩定語氣的效果
    1. 緩和情緒的「開關」:冷靜穩定的說話如同開關,能迅速降低情緒的張力,讓你和孩子從「爭吵模式」轉換到「解決模式」。
    2. 成為情緒管理榜樣:當孩子看到你用冷靜的方式處理衝突,他們也會學著模仿,逐漸提升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
    3. 減少權力鬥爭:用平和的語調溝通,能幫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從而願意合作。
    2、使用穩定語調三步驟

    1. 停下來

    當情緒開始升高時,暫停對話是最關鍵的一步。給自己幾秒時間,深呼吸 3 次,穩定內心。這樣可以避免說出讓人後悔的話。

    2. 用描述性語言說明問題

    避免責備,改用客觀描述來表達問題。例如:

    • 「我看到玩具散在地上,可能會讓人絆倒,我們該怎麼收拾它?」
    • 「現在已經很晚了,還沒洗澡,我們來討論下一步該怎麼做。」

    3. 提供選擇

    給孩子選擇,讓他們感受到掌控感與被尊重。例如:

    • 「你想現在馬上收拾,還是 10 分鐘後再來完成?」
    • 「我們是要一起來收拾,還是你需要我幫忙呢?」

    延伸閱讀:育兒可以生氣,但要練習如何好好生氣 

    小提醒:避免這些語氣陷阱
    • 避免責備式語氣:「你怎麼老是這樣!」(容易讓孩子情緒防禦)
    • 避免威脅式語氣:「再不聽話,試試看!」(只會加劇衝突)
    • 避免用冷靜語調卻說出令孩子氣餒的話:「你把玩具收起來了,不過如果快一點,而且放整齊一點,應該會更好 」(強調了不足的地方)

    延伸閱讀 


    5個會員專屬資源與工具

    會員專屬
    6情緒修復練習終結3秒爆氣親子關係。
    以同理與覺察安定孩子與自己的內在。
    訂戶專屬
    和孩子好好說話的21個句型
    學習溫和且堅定的語彙,能強化合作。
    會員專屬
    教養情境1對1諮詢!AI 教養小幫手
    匯整專家建議,提供情緒教育、溝通教養策略。
    會員專屬
    常見教養情境x話語範例
    父母不動氣!孩子能聽懂的輕鬆應答法。
    會員專屬
    化解親子衝突,用薩提爾對話連結內心渴望|一句教養|親子天下Premium
    以安頓自身為起手式的《一句教養》,深入剖析母職內心。

  • 用鼓勵啟發孩子內在動機


    在日常教養中,家長們常常會用「讚美」來肯定孩子的表現,期待他們持續努力。但研究顯示,讚美如果用得不當,反而可能削弱孩子的內在動力,讓他們變得過度依賴外部肯定,失去對挑戰的熱情。

    真正有效的做法,是用正確的鼓勵來幫助孩子專注於自己的努力與進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與持續成長的動力。

    小測驗:空泛讚美VS有效鼓勵


    鼓勵讚美公式
    讚美關鍵讚美意涵用語舉例
    聚焦於努力與過程,而非結果讚美孩子的付出和學習過程,幫助他們培養持續努力的態度。你這次準備得很認真,每天都有努力複習,很棒!
    使用具體且真誠的語言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如何帶來正面影響。今天你幫助妹妹整理玩具,真的很貼心!
    讚美孩子的性格與價值觀讚美太過表面就顯得不真實,不如強調孩子的人格特質或價值觀你今天為球隊努力練習,展現了很棒的團隊精神!
    適時讚美,避免過度或泛濫避免太頻繁的讚美可能因為會讓孩子對讚美失去感覺,甚至認為自己無需努力。這次你主動提出了一個新方法,真的很有創意!
    鼓勵孩子從錯誤中學習讓孩子理解失敗是學習的一部分,避免害怕犯錯。雖然你這次的成績沒考好,但我看到你投入了很多心力,下次繼續加油。
    0到13歲鼓勵讚美方式

    發展階段

    心理特徵

    鼓勵重點

    幼兒期(0-6歲)

    - 自我意識萌芽階段,透過外界回饋了解自己的行為。

    - 渴望被肯定,但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具體明確的語言。

    1. 即時讚美:行為發生後立即讚美,幫助孩子快速連結行為與讚美。例:你自己穿上鞋子了,真能幹!

    2. 具體描述行為:針對具體行動進行讚美。例:你剛剛主動把玩具收好,真的很棒!

    學齡兒童期(6-12歲)

    - 孩子進入學習黃金期,從行動中獲得成就感與責任感。

    - 開始評估自我能力,需要引導重視努力過程而非結果。

    1. 專注努力與過程:鼓勵孩子的付出,而不僅看結果。例:你這次每天都有複習,這次考得不錯!

    2. 強調進步與挑戰:讚美進步與挑戰新目標。例:你比上次進步了10分,繼續加油!

    3. 讚美責任感與合作能力:參與團隊時可稱讚責任感。例:你今天幫忙搬東西,老師說你很棒!

    青少年期(13歲以上)

    - 進入獨立期,開始探索價值觀與未來方向,渴望被尊重與認可。

    - 對籠統的讚美敏感,更重視具體且相關的回饋。

    1. 讚美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承認其智慧與創意。例:你提出的解決方法很有創意!

    2. 尊重選擇與努力:肯定其自主決定。例:無論是否參賽,我們都尊重你的決定。

    3. 讚美價值觀與人格特質:加強內在價值與自我認同。例:你主動為同學說話,展現了正義感。

    4. 避免直接批評:建議時先肯定,再提供建設性意見。例:報告不錯,但加些數據會更好。

    會員專屬鼓勵句型

    發布時間:2025/1/10網站視覺:鄭雅筠|網站統籌製作:徐惠琬
    icon_Back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