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東,他往西」
「手足吵吵鬧鬧,整天喊爸爸、媽媽5678次」
「出門在外,一不順心就躺地哭鬧」
育兒總有各種狀況題,現代父母都知道要正向教養,但沒把握能時時做到啊!
當理智斷線時,爸媽真的都不能生氣嗎?如何堅持正向教養?

根據親子天下在Youtube、IG發起調查:孩子的哪一種情況,會讓你理智瞬間斷線,將「正向教養」直接拋諸腦後?
最多爸媽票選的第一名是「講話沒大沒小,不尊重媽媽/爸爸」。


多數新世代父母,希望對孩子實行正向教養,不願複製傳統父母的威權、高壓、體罰方式來教養孩子,
他們更重視情緒教育,也更願意和孩子一起玩,
認同「玩、陪伴」、「零體罰」等價值對孩子的重要性,追求平等、尊重的親子關係,
究竟正向教養要怎麼實行與堅持?

完整調查內容請見 《親子天下》新世代父母調查 

 小孩會有哪些惱人的行為 

 情緒問題

  • 愛哭
  • 吃醋
  • 鬧脾氣
  • 不說話
  • 容易生氣
  • 尖叫哭鬧
  • 大吼大叫
  • 不要不要

  行為問題

  • 打人
  • 搶玩具
  • 亂丟東西
  • 說謊
  • 頂嘴
  • 手足爭吵
  • 拖拖拉拉
  • 3C成癮

小孩惱人行為的背後原因  

內在衝動比意志力強,自我控制力不足
孩子有情緒時,應先同理情緒,再講道理。基本的應對SOP是...
語言、情緒表達能力有限,以行為宣洩情緒
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情緒的能力有限,常會直接以行為來宣洩表達情緒
模仿從大人或其他孩子身上學到的行為
如果孩子曾看到用打人的方式解決問題,便可能模仿打人的行為來達成目的
被忽視、不被理解,想引起關注、表達抗議
一個覺得被忽略、不被理解尊重的孩子,就容易用大人眼中的偏差行為來表達抗議

  正向教養改變小孩的惱人行為

有別於傳統打罵的教育方法,正向教養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強調透過尊重、鼓勵、合作和平等的關係來對待孩子的教育學派,主張透過建設性對話的方式,幫助孩子發展自主性與責任感,取代責罵與懲罰的傳統教養機制。



  正向教養可以有情緒!心理師來解答 

  小心!正向教養2大地雷

實用小卡!父母有效處理孩子惱人行為  

給予安定的力量,穩定小孩的情緒  

發布時間:2025/1/3網站視覺:鄭雅筠|網站統籌製作:賴沛昀
icon_BackToTop